脊髓损伤患者小便失禁怎么办,如何预防泌尿系感染
- 更新时间:2016-01-24 15:30:22
- 来源:录入采编

- 脊髓病变是怎么造成的 具体有哪些病因呢?
- 偏侧面肌萎缩症
- 脊髓空洞症吃什么好?
- 截瘫患者尿液检查有何作用
- 偏瘫患者的训练要点有哪两条?
- 简介大腿肌肉萎缩的病因
- 股骨头坏死的原因
- 百草通络方让您无忧享受夕阳红
- 引起脊髓损伤的原因
脊髓损伤后,小便失禁和感觉丧失对脊髓损伤患者来说是非常严重的后果,病人往往反复出现泌尿系感染和尿液返流而造成肾衰竭。
如果第一腰椎损伤伤及圆椎马尾神经,中断了排尿反射弧,尿道外括约肌松弛,腹肌用力或挤压下腹部可排出尿液,所以病人活动时往往排尿出来湿了被单、裤子。另外,这种排尿后往往在膀胱内仍存有很多尿液,所以特别容易引起感染。因此,这种损伤后尿失禁应4~6小时间隔导尿一次。医师提示,这种排尿方式必须保持每小时饮水量不超过125ml。另外,由于患者不可能长时间住在医院,家属应在医院中学会如何导尿,患者自己也可学会自我导尿技术。
如果病人有发烧,尿色异常并有异味,应及时去医院检查,此时,不宜再间隔导尿,而应将尿管留置在膀胱中,外面固定不使其脱落,使尿管开放。
尿管应每周更换一次,如不易固定,亦有用带气体的导管,插入膀胱充气即可固定。应进行定时排尿训练,增加腹压的训练,患者或家属可用手在下腹部用力压迫将尿排出,但不能用力太大,以免尿液返流。排尿前,可叩击、按摩下腹部。应尽可能站立或坐位排尿,少用卧位排尿。
脊髓损伤患者小便失禁很容易引起泌尿系感染,如何预防呢?
脊髓损伤患者由于尿道外括约肌失去高级神经支配,不能自主放松,因而出现尿潴留。阴部神经中枢受损,尿道外括约肌放松,出现尿失禁。患者因尿潴留而需要长期放置导尿管,容易发生泌尿道感染和结石。
那么脊髓损伤患者如何防止泌尿系感染?防治方法包括: 伤后2-3周开始将导尿管加闭,定期开放放尿,使膀胱充盈,避免膀胱肌挛缩,需长期留置导尿管而又无法控制泌尿道感染者,可做膀胱造瘘术。一旦发生膀胱感染,则应留置导尿,定时冲洗膀胱,应用抗生素并碱化尿液。
(1)加强基础护理,提高护理质量。向患者家属宣教有关知识,增强预防感染的意识,配合护理工作。
(2)减少留置导尿时间。如果留置导尿超过7天,泌尿系感染将迅速上升,还可诱发膀胱结石,膀胱萎缩或阴茎阴囊瘘的形成。
(3)留置尿管者,要选择硅胶尿管,可有效防止逆行性尿路感染,每天要采用0.5%碘伏溶液消毒尿道口周围,2次/天,防止感染。保持密闭引流系统,严格掌握无菌清洁技术和换尿袋时间,每周2次。避免尿管、引流管弯曲受压,保持引流通畅。留置尿管期间不宜进行膀胱冲洗,嘱患者饮水,保持每天摄水量为1500~2000ml,每小时尿量为50ml以上,并做好尿液的动态观察。
(4)脊髓损伤进入恢复期后,要指导患者膀胱排尿功能的训练,如间歇导尿,开始时每隔6h一次,如残余尿量超过200ml,每天导尿4次;150ml以上,每天导尿3次;100ml以上,每天导尿2次;100ml以下,每天1次;每次间歇导尿的尿量不能超过500ml;50~80ml以下或为膀胱容量20%~30%以下时,可停止导尿。并要控制饮水量在2000ml以内,要求均匀摄入,每小时125ml左右,种方法对减少泌尿系并发症的发生有显著的效果。还要指导患者进行排尿意识训练及正常排尿动作,以利于排尿反射的形成。每天坚持站立训练2h以上易于将膀胱内沉淀物排出,残余尿减少,把脊髓损伤患者泌尿系感染的发病率降至最低。对于排尿训练失败的患者,可给予针灸治疗,也有一定效果。
石家庄大正中医蜂疗医院治疗截瘫、脊髓损伤经验丰富,拥有多种独特的中医治疗方法,如针灸、拔罐、熏洗等颇受患者信赖!如果您还有问题可以咨询我们的在线医师,或者拨打热线电话0311-80729889。
- 上一篇:我们该怎么样去面对截瘫患者
- 下一篇:颈椎截瘫患者的护理
- 中医局热复瘫疗法温经散寒 活血通络 神经再生
- 中医局热复瘫疗法是将天然草本超微粉化配伍,经过高温加热后,作用于人体皮肤通过有效成分渗透和温热学理...[详细]
- 神经干刺灸复瘫疗法 瘫…缩短疗程 提高疗效
- 神经干刺灸复瘫疗法是治疗外伤性截瘫好帮手,神经干刺灸复瘫疗法效显著,明显优于单纯督脉针法、神经...[详细]
- 截瘫中医综合疗法 解…标本兼治 辨证论治
- 截瘫中医综合疗法是以中医理论为基础,结合针灸按摩兼顾合并症为一体的一种综合疗法。截瘫是因脊椎...[详细]
- 电磁效应复瘫疗法诱发神经电位 活血化淤
- 电磁效应复瘫疗法是一种利用低频磁效应和远红外线热辐射,对人体休眠神经不断刺激,使其产生神经冲...[详细]